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每个时代的家具都有不同的特点,都能反映出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趋向。由于明代以前家具多为柴木质地,很难保存下来,我们只能从墓穴出土的文物和壁画、书画中的家具图象,对古代家具的发展了解大概。
今天我们看到的多是明清时期的家具,这首先得益于明代统治者对家具材料的要求。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43)的28年间,郑和曾七次远渡海外。他把中国产的瓷器、丝绸、农作物等带往海外,将香料、宝石、珍贵木材等采购回来。这些木材为制作优质家具提供了合适的材料。
明式家具是科学的、艺术的、人性化的家具,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继明式家具之后,又出现了清式家具。从清初到清中期的近百年间,是明式家具向清式家具过渡的时期,即明式与清式并存的时期。
满清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统治天下必须掌握汉族文化。所以当他们在关外时,就不断地吸收汉文化的精髓。从康熙时期的家具来看,基本上延续了明代家具的式样。原有的木工作坊里都是师徒一脉相承,这也使得明式家具难有大的改动。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区分,不以年代为界限,清代早期的许多家具也属于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特点是简约、明快、淳朴、线条流畅。而清式家具则具有威严、华丽、多用方料、装饰繁琐等特点。
以坐具为例。明式家具中常见的坐具有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灯挂椅、玫瑰椅、方凳、绣墩等。它们一般具有简洁明快、线条流畅、侧脚收分明显等特点。
清式家具常见的坐具有扶手椅、靠背椅、各式杌(wù)凳等。它们一般棱角分明、修饰繁琐。
通过对比可知,明式与清式家具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材质。明式家具多用黄花梨木、铁梨木、榉木等,而其它木种相对较少。清式家具多用紫檀木、红木,兼有大批的镶嵌家具。
其次是造型与种类的差异。明式家具的许多样式在清式家具中已失去踪影。如圆角柜是明式家具中常见的品种。它为软角,侧脚收分明显,腿子外圆内方,门子启闭多用门轴。而清式柜子多用方料,直上直下没有侧脚,柜顶四角采用硬角。清代制作的圆角柜,多为乾隆朝以前的作品,属于明式家具范畴。
另外,许多清式家具在制作过程中,糅合了皇帝的思想。先由皇帝指令做某种器物,经养心殿宫廷造办处画样,呈皇帝御览后提出更改意见,再由制作者做出小样,经皇帝钦定后制作。经过这样一系列程序,这件物品方可成型。
清式宫廷家具品质优良,运用了多种材质和多样化的工艺,并有皇帝参与制订,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世间万物皆美,风景的美能够让我们陶冶情操和身心;音乐之美带着一种律动,表达着不同的心情;诗词歌赋的美让我们通过婉转的语言诉尽衷肠;心灵的美让这个世间充满着温暖和善良。
红木家具以其丰富的内涵,高雅的格调,数百年间一直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红木家具不止是一种家具,更是蕴含灵性的人文家具。
一件好家具上好的木材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精良的制作工艺,结实结构,而最重要的是这件家具每一个细节处所体现的美。
结构之美,浑然天成
都说中国的建筑和家具是世界上举世闻名的美学建筑和设计,它们结构严谨,甚至在一次实验中,故宫的建筑结构能够抵挡到十级的地震,这让许多研究结构的学者们颇感意外和惊喜。
而红木家具也是用到了中国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榫卯工艺,榫卯工艺被发明了上百年,它让红木家具不用一丁点的胶水或者外界因素的借力,就能够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并且不会发生松动,使用寿命也是相当的长。
所以这也是红木家具之中,结构带来的自然之美,宏森古典在做红木家具的时候,也是看重结构的严谨性和榫卯的牢固性,要保证每个客户的红木家具都具有它的价值和安全性。
工艺之美,温文儒雅如谦谦君子
红木家具的工艺最能够看出它本身的价值,大漆所擦拭出来的光亮面,在灯光的折射之下,如波光粼粼的江面,又如闪闪发光的星星。
但是在大漆工艺如此完美的前提之下,是刮磨的不剩一丁点倒刺的木工刮磨工艺,来回的刮磨,用上十几种刮磨工具,就是为了让家具光滑如玉。
每一个阶段的工序叠着下一个阶段的工艺,让红木家具儒雅的就像谦谦君子。
售后无忧,才是硬道理
购买之前任何导购都能够将产品说的天花乱坠,但是购买之后,消费者是否真的能够享受到产品的价值和真正的售后服务呢?这也是许多消费者所担心的问题。
在日常的保养之中,以及遇到突发情况及时的维护和修理,是对客户的一种保障和责任,不要小看这么一个售后服务,在家具遇到磕碰损伤之时,就能够发挥它的作用了。
购买红木家具的时候,多问一句是否提供售后服务,来保障自己无后顾之忧是有必要的呢。
红木家具之美,美在细节,美在使用的过程,美在生活之中,这种古典传承之美,带着它的特色,流传百世。无论开发什么样的新产品,也都应该以这种文化为基础,让它根植于每一件家具的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