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钢铁协会发布了《可持续的钢铁———2018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行业举措》报告,重点涵盖行业性挑战、企业可持续发展行动、可持续发展绩效和承诺指标(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强度、材料利用率、环境管理体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包括百万工时伤害率、雇员培训天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包括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投资占比、经济价值分配率)、钢铁行业解决方案、钢铁行业价值链等内容。
根据该报告,2017财年可统计的钢铁企业8项可持续发展绩效和承诺指标结果如下: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每生产1吨粗钢,平均排放1.83吨二氧化碳;能源强度方面,每生产1吨粗钢,平均消耗20.0吉焦能源;材料平均利用率为97.6%;环境管理体系方面,96.8%的雇员与合同工所处的工作环境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百万工时伤害率平均为0.97;雇员(生产设施和非生产设施)平均每年接受6.1天培训;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投资平均占总收入的5.9%;经济价值分配率达到行业总收入的97%。
环境管理体系指标持续改善
世界钢铁协会表示,自2004年起,来自全世界的钢铁企业自愿向世界钢铁协会提交8项可持续发展绩效和承诺指标。这些指标成为衡量钢铁行业每年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绩效的关键因素。2018年,共有97家钢铁企业参与了数据收集工作,其粗钢产量占2017年粗钢产量的56.9%。
根据近3年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看(见表1),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强度、材料利用率、经济价值分配率基本保持平稳;百万工时伤害率持续下降;雇员与合同工所处的工作环境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占比在提升至一定程度后保持平稳;新工艺和新产品投资占总收入的比例波动剧烈,与钢铁行业近3年业绩探底回升有关;雇员(生产设施和非生产设施)平均每年接受培训的天数变化较为平稳,但整体趋势是降低的,其中2017年的平均6.1天是近10年来水平。
取得比较可喜变化的是环境管理体系和百万工时伤害率这两个指标。近10年来,雇员与合同工所处的工作环境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比例稳步攀升,由2008财年的86.6%升至2017财年的96.8%,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表明钢铁行业执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情况越来越好,在为员工提供更加健康、优美的工作环境的同时,生产管理也在向环境友好的方向不断进步。2017财年,钢铁行业百万工时伤害率降至1.0以下,而在10年前这一指标曾一度达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