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自2016年开始试点,到2017年全面推行,再到今年迎来“蝶变”,排污许可制在稳步推进中不断提速,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稳中有进迈向精细化管理 排污许可制改革持续推行
当前固定污染源仍然是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实施统一公平、覆盖全面的排污许可制度,是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改革举措。随着利好政策密集,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总量控制为目标、多种污染物综合管理”的现行排污许可制度。进入2018年,我国排污许可制度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
排污许可制的“进化史”
根据权威媒体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各地陆续试点实施了排污许可证制度,至今已有28个省区市了相关政策,累计向24万家排污单位发放了排污许可证。
近年来,排污许可制逐渐走向规范化。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要将排污许可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2016年底,我国率先在火电、造纸行业启动了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
为稳步推行该制度,2016年12月,全国排污许可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从国家层面统一了排污许可管理的相关规定,为下一步国家制定排污许可条例奠定基础。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2017年3月13日,全国首张具有统一编码的排污许可证问世。此后全国各地火电企业陆续申领到新的排污许可证,到2017年6月底,全国几乎所有火电厂都已取得排污许可证。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的颁布,则标志着排污许可制开始全面推行。
作为我国排污许可制度的个部门规章,2018年1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正式,规定了排污许可证核发程序等内容,细化了环保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政策的发布意味着企业的排放管理从口头粗放管理向证据化管理转变,是一个重大变化,有利于促进排污许可制的落地生根。
环境管理证据化时代已来临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2万家企业获得排污许可证,覆盖火电、石化、炼焦化学等15个行业。随着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推进,到2020年,包括石油、煤炭、电池制造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在内,都将实现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通过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监管逐步从企业细化深入到管控每个具体排放口,且环保部门以排放口为单元,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许可排放浓度对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
业内有人表示,排污许可制度与其他制度衔接、融合、整合,还可以解决一企多数等多年难题,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提高环保部门污染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年多以来,生态环境部大力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推动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从单纯管企业转向对排放口的精细化管控,促进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有效衔接,落实排污者主体责任,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改革效能初步显现。
从火电行业总体来看,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顺利,制度配套、数据报送和管理平台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整合初步协调,环保管理交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为进一步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强化排污者责任,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日前,生态环境部下发《排污许可证后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制度融合、化繁为简、不忘初心、精准聚焦,排污许可制正以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更加高效的姿态阔步走来。
青岛绿天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营投行业务,融资顾问,环保企业并购业务,想要了解更多优质资讯,欢迎致电咨询沟通,天使热线:18562722690 联系人:闫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