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指埋深数千米(一般3-10km),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一般温度大于200℃。浅层地热能通过热泵技术进行采集为建筑物供暖制冷,较常规供暖技术节能50%到60%,运行费用降低约30%到40%。浅层地热能的利用,直接降低了排放的污染量,有利于保护环境。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港澳台地区外,31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开发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应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的建筑物面积近5亿㎡,供暖、制冷的单位上万个,80%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河南、山东等省市。北京约有2500万㎡的建筑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和制冷,沈阳约5000万㎡。
天津约2000万㎡,山东省约5000万㎡。2014年年底,我国地热资源直接利用中地源热泵达到了58%。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有3000多处,被用于温泉沐浴、与旅游,建筑供暖,地热发电,温室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方面。2014年年底,我国地热资源直接利用中地热供暖比例为19%。2014年底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发电总装机容量2.728万千瓦。有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广东风顺及西藏羊易发电站。羊八井地热发电站担负着拉萨市一部分电力供应。抽取地热井水提取热能为建筑物冬季供暖,尾水回灌,既解决了冬天的供暖问题,又减少了因使用煤、烟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排放)。
特色景区型一般是指具有海洋、山脉、、野生植物等具有观赏价值的特色景区。这种温泉井地产开发模式只适合于大部分人群,凭借其自然特色吸引广大游客观赏。会议中心型开发模式的开发地点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接待会议团体。此类开发模式容易成功,但竞争比较激烈,主要靠高水准的营销策划、鲜明的主题来吸引消费者。所谓康体基地型温泉地产开发模式,其特色是将、疗养、健身、养老等与温泉相结合,从角度吸引中老年消费者。此类温泉地产开发模式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此类模式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与旅游相结合的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此类温泉地产开发模式主要以销售为主,提供服务的对象主要为长期旅游疗养或在温泉地居住的消费者。